奉和刘宾旭兼柬罗履贞

时危南国久连兵,幕府才华得合并。
蔡寇遂烦唐宰相,汉仪犹待鲁诸生。
三边烽燧晨传箭,千骑弓刀昼绕营。
主将策勋朝帝阙,从官应许任公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奉和刘宾旭兼柬罗履贞》是元代诗人郭钰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反映了战争背景下的政治与情感交织,以及个人对于忠诚、才能与政治的深刻思考。这首诗通过描绘南国连兵、幕府才华合并等军事场景,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和政治意识。

郭钰作为元代的重要诗人之一,其作品不仅在艺术上具有高度成就,而且在政治和文化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他的诗歌多涉及对时局的观察以及对人物命运的关注,常常反映出他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切关怀。

诗中“时危南国久连兵”一句,揭示了当时南国的严峻形势,战事连绵不断,使得国家陷入了长期的战争状态。郭钰在此表达了对于国家安定的渴望和对于战争带来的痛苦与破坏的认识。而“幕府才华得合并”则反映了作者对人才的重视及其在战争中的重要性。郭钰认为,只有汇聚各方才智,才能共同应对困难,为国家的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

诗中的“蔡寇遂烦唐宰相,汉仪犹待鲁诸生”一句,既指出了蔡寇之乱对国家造成的困扰,又暗示了需要像唐朝宰相那样的治国之才来解决问题。同时,“汉仪犹待鲁诸生”则表达了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认为治理国家的规范与制度仍需借鉴古代智慧。

诗中的“三边烽燧晨传箭,千骑弓刀昼绕营”,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展示了战争的紧张氛围和军队的严整纪律。这不仅体现了作者对军事生活的熟悉和理解,也表达了对士兵英勇无畏精神的赞美。

诗的最后一句“主将策勋朝帝阙,从官应许任公卿”,则表达了对战争胜利后国家政治格局变化的期望。郭钰希望主将能够获得功勋,朝廷可以选拔贤能之士担任重要职务,为国家的未来做出贡献。这既是对战争胜利的一种庆祝,也是对于和平稳定时期政治秩序的期待。

《奉和刘宾旭兼柬罗履贞》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政治活动或军事描写,它还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和哲学意义。通过对战乱中的人文关怀和对理想政治秩序的追求,这首诗反映了元代士人对于社会责任感的承担和对于国家未来的关切。同时,它也体现了元代文人对诗歌艺术的高度追求,无论是在形式还是在内容上都力求完美。

《奉和刘宾旭兼柬罗履贞》不仅是一首反映战争与政治的诗歌,更是一部蕴含丰富文化内涵和哲学思考的作品。它通过生动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展现了元代文人对于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深厚情感,以及对理想政治秩序和个人价值实现的追求。这首诗不仅值得读者细细品味,更应该引起人们对于历史的深思,对于文化的尊重,以及对于和平稳定的向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