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萧参谋彝翁

南州进士盛才名,幕府参谋仗老成。
笔舌夜摇星斗动,襟怀寒漱雪霜清。
平淮碑踣惭裴度,哀郢魂归诉屈平。
多谢沔阳刘太守,为题文诔吊先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哭萧参谋彝翁》是元末明初诗人郭钰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该文学作品的介绍:

  1. 作者介绍:郭钰,字彦章,生于元仁宗延佑三年(1316年),死于明太祖洪武二年(1390年)。他的一生经历了动荡的社会和政治环境,这些经历在他的诗作中都有深刻的体现。
  2. 诗歌原文:《哭萧参谋彝翁》原文如下:“南州进士盛才名,幕府参谋仗老成。笔舌夜摇星斗动,襟怀寒漱雪霜清。平淮碑踣惭裴度,哀郢魂归诉屈平。多谢沔阳刘太守,为题文诔吊先生。”这首诗描绘了萧参谋的英明与才华,以及他晚年遭遇不幸的悲哀情景。
  3. 诗歌主题:这首诗的主题是哀悼和缅怀。诗人通过描述萧参谋生前的辉煌以及去世后的情景,表达了对这位历史人物的深切怀念。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社会动荡的感慨和反思。
  4. 艺术手法:在艺术手法上,诗人采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如“笔舌夜摇星斗动”、“襟怀寒漱雪霜清”等,这些都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和感染力。同时,诗人通过对萧参谋一生的评价,展现了其人格魅力和历史地位。
  5. 历史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元末明初,这是一个战乱频仍、社会动荡的历史时期。诗人郭钰亲身经历了这段历史的变迁,因此他的诗歌不仅具有个人情感的表达,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生活状况。

《哭萧参谋彝翁》不仅是一首情感丰富、艺术精湛的诗歌,更是研究元末明初历史、文化和社会变迁的重要文献。这首诗以其深沉的情感力量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