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孔贯道应贤良徵辟就谒孔林

诏下江南选俊良,君行千里似还乡。
淮河天近鱼龙会,阙里春回草树香。
一代又论新礼乐,千年仍睹旧宫墙。
仲舒三策陈王道,文献承家好激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孔贯道应贤良徵辟就谒孔林”出自元末明初著名文学家郭钰的《送孔貫道應賢良徵闢就謁孔林》,是一首表达诗人对友人赴任孔林之行的深切祝愿和对其未来成就的美好期待的作品。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具体分析:

  1. 作者简介
  • 郭钰,字彦章,元末明初吉安吉水人,是一位隐居不仕的文人。他在元末战乱中流离失所,目睹时事的动荡不安,因此其诗作多流露出愁苦之情。
  • 郭钰以茂才征召,但他辞疾不就,表达了他对于仕途的淡泊与坚持。他的生平辗转于兵戈之间,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其作品中不乏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思考和真实记录。
  1. 诗歌原文
  • 诏下江南选俊良,君行千里似还乡。淮河天近鱼龙会,阙里春回草树香。
    这首诗的前两句描述了皇帝下达诏书,在江南选拔杰出人才的情景,并暗示了友人即将开始新的旅程。后两句则描绘了友人离去时的景色,淮河之畔,天空与大地交融,春天的气息使一切复苏、生机盎然。
  • 一代又论新礼乐,千年仍睹旧宫墙。仲舒三策陈王道,文献承家好激昂。
    第三、四句继续描写诗人对于友人在政治生涯中可能面临的新挑战和新机遇的期待,同时也强调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最后两句则赞扬了友人的才华和志向,预示着其在历史上的卓越贡献。
  1. 诗歌鉴赏
  • 此诗语言简洁而富有力量,通过对比新旧时代的变迁,展现了作者对友人未来的乐观预期。同时,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增加了诗歌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感染力。
  • 从主题上看,此诗不仅仅是对友人的祝福,更是对时代变迁和文化传承的思考。它体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感和责任感。
  1. 社会历史背景
  • 元末明初是一个动荡的时代,社会变革频繁,文人士大夫面临着种种挑战和困境。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郭钰的创作反映了当时文人的内心世界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1. 文学价值与影响
  • 作为元末明初的文学作品,《送孔貫道應賢良徵闢就謁孔林》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它不仅是郭钰个人情感的真实抒发,也是元代后期文人心态的真实写照。
  • 该诗对后世的影响深远,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也激励了后代文人在逆境中坚守信念,追求真知。同时,它也为研究元末明初的社会历史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郭钰的《送孔贯道应贤良徵辟就谒孔林》不仅是一首表达对友人赴任孔林之行的深情厚意的诗歌,更是一篇充满历史深度和社会责任感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郭钰的文学成就和思想深度,也可以从中汲取到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精神力量和历史智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