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黄用泰见别

双井词源疏派远,诸孙文采邈难攀。
芝兰晴日庭阶外,花柳春风杖屦间。
白发往来愁客路,青山归去掩柴关。
却怪溪流离恨满,寒声永夜响潺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黄用泰见别》是元末明初著名诗人郭钰的一首作品。此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表达了郭钰对友人分别时复杂而深沉的情感。

诗的开头“双井词源疏派远”,以双井词源为引子,暗示了诗人与黄氏家族在文学上的渊源虽深但已分道扬镳,显得遥远而独特。这种描述不仅展现了两位作家之间的文学联系,也预示了他们的未来可能走向的不同道路。

“芝兰晴日庭阶外,花柳春风杖屦间”描绘了春天庭院中的景象。这两句通过对比两种截然不同的自然景象:晴天中的芝草与花木,春风中的杖屦(即行走的鞋子),传达了一种既清新又略带忧伤的氛围。这种描写不仅美化了诗句的视觉形象,也深化了诗歌的情感层次。

诗中还提到了“白发往来愁客路,青山归去掩柴关。”这两句诗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分别后的生活状态的忧虑与不舍。通过使用“白发”与“青山”这样的自然元素,以及“掩柴关”这一动作的描写,诗人传达了深深的离别之痛和对朋友未来的关切。这种表达方式使得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诗中的情感深度和复杂性。

“却怪溪流离恨满,寒声永夜响潺湲。”这句诗以“却怪”起头,增添了一种意外和困惑的情绪。它似乎在问,为何如此多的离恨和悲伤会在夜晚的溪流和潺湲的寒声中被放大,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一种拟人化描绘,也是对诗人内心感受的一种深刻反映。

《和黄用泰见别》不仅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部反映了作者个人情感世界和时代背景的重要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郭钰的文学才华及其作品中蕴含的深厚情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