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吴植不至

相期林下宿,呼童扫苍苔。
苍苔看又合,美人殊不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候吴植不至》是元末明初诗人郭钰创作的一首六言诗,全诗原文及翻译如下:卷帘春睡初足,上马午阴半斜。人别断烟疏柳,鸟啼残雨落花。相期林下宿,呼童扫苍苔。苍苔看又合,美人殊不来。。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也反映了元末明初战乱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下面将详细介绍文学作品:

  1. 作者简介
  • 郭钰(约1300年-1349年),字彦章,号东篱,元明两朝吉安吉水人,著名文学家和诗人。郭钰的生平经历了元末战乱的波折,他在兵戈中流离失所,目睹了时事的危难,故其诗歌多流露出深沉的忧愁与哀愁。
  1. 作品内容
  • 诗中“相期林下宿,呼童扫苍苔”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表达了期待与自然为伴的愿望。而“苍苔看又合,美人殊不来”则透露出一种遗憾的情绪,美人未能如约而至。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人事往来,巧妙地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以及对于友情的珍视。
  1. 写作背景
  • 郭钰在明朝成立之初应征入京,但因病请求辞官,后隐居乡里。他的诗歌多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同时也表现了他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1. 作品赏析
  • 此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通过对日常生活场景的描述,折射出诗人对于友情、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慨。尤其是诗句“相期林下宿,呼童扫苍苔”,不仅营造了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也体现了诗人对于简朴生活的向往。此外,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景物,使得画面生动而富有诗意,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1. 历史评价
  • 郭钰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他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邃的情感,赢得了后人的广泛赞誉。许多研究者认为,郭钰的诗歌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有着深刻的历史意义和人文价值。

《候吴植不至》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它更是那个时代背景下的文化产物,反映了诗人的个人经历以及时代的特点。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