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吴植立不至

卷帘春睡初足,上马午阴半斜。
人别断烟疏柳,鸟啼残雨落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候吴植立不至》是元末明初诗人郭钰的一首六言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历史背景,展现了当时战乱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体验。下面将从诗人介绍、诗歌原文、主题思想等多方面展开介绍:

  1. 诗人介绍
  • 生平经历:郭钰(约1285年—约1346),字彦章,元末明初吉安吉水人。他出身官宦家庭,但元末社会动荡,郭钰选择了隐居生活。
  • 文学成就:虽然郭钰在明初时以茂才的身份被征召,但他因病辞避,最终选择归隐山林,其作品多为表达个人的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 作品特点:郭钰的诗歌多愁善感,擅长用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色与人的内心世界,语言简洁却富有韵味。
  1. 诗歌原文与赏析
  • 原文展示:《候吳植立不至》全诗如下:“捲帘春睡初足,上马午阴半斜。人别断烟疏柳,鸟啼残雨落花。”
  • 诗句分析:这首诗的首句“捲帘春睡初足”描绘了春天午后慵懒的睡意和温暖的阳光,第二句“上马午阴半斜”,则描写了出门骑马的情景和日头偏斜的景象;第三句“人别断烟疏柳”,表达了离别之情和远去的人留下的淡淡烟痕和疏落的柳枝;最后一句“鸟啼残雨落花”则反映了雨后自然界的变化和哀怨的氛围。
  • 主题探讨:《候吴植立不至》的主题是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的结合,反映出当时战乱年代人民的生活状态和内心的苦楚。
  1. 写作背景
  • 时代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元末明初,这是一个战乱频繁的时代,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
  • 作者心境:郭钰在战乱中辗转流浪,目睹了许多悲剧和苦难,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时代的不满和对未来的忧虑。
  • 文化背景:元明清三代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化发展时期,文人墨客们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
  1. 历史意义
  • 补史缺遗:郭钰在战乱中的所见所闻,不仅丰富了中国文学史的内容,也为后人提供了研究那个时代的重要资料。
  • 反映现实:通过对《候吴植立不至》等作品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元末明初的社会现实以及文人的思想感情。

郭钰的《候吴植立不至》不仅在艺术上有着很高的成就,而且在历史文化价值上也具有深远的意义。通过这首诗,人们可以窥见那个动荡年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也可以感受到郭钰作为一名文人的责任感和担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