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肠岭

迢迢羊肠北,山深日当午。
道傍多奇石,百态不受侮。
高或如飞龙,低或如踞虎。
岌嶪积铁间,参差意无迕。
仆夫如怪我,疾行齐过弩。
匆匆莫辞劳,悄悄愧不羽。
野果缀微殷,春泉流乱乳。
焉知下山时,凄迷更何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羊肠岭》是元代诗人陈方创作的一首诗。下面将围绕其创作背景、主要内容及赏析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1. 创作背景
  • 作者介绍:陈方,字子贞,京口人,号孤蓬倦客,曾赴省试至吴,后寓居无锡华氏家塾,工诗。《孤蓬倦客稿》记录了他的生平和创作。
  • 时代背景: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在这样的背景下,陈方的诗歌多反映了时代的风貌和社会的矛盾。
  1. 主要内容
  • 自然描写:诗中通过对羊肠岭的描绘,展现了山间道路崎岖、奇石众多的特点。这些描写不仅生动形象,也反映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敬畏。
  • 人生感悟:诗中的“焉知下山时,凄迷更何许?”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旅途的不确定性和迷茫感。这种表达在元代文人作品中较为常见,体现了他们对命运和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1. 赏析
  • 艺术特色:陈方的诗歌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和丰富的象征手法著称。在《羊肠岭》中,他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使读者能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
  • 文化价值:作为反映元代社会生活和自然环境的作品,《羊肠岭》不仅是文学创作,也是研究当时社会历史的重要资料。它展示了元代文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为我们了解那个时代提供了珍贵的视角。

《羊肠岭》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份历史的见证。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元代社会的风貌和文人的内心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