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玩林泉月,今乘古峡风。
身遗万劫永,道悟一尘空。
寒竹留枯节,幽花落旧丛。
惟馀行诵处,山意远无穷。
挽道元上人二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道元上人二首》是陈镒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体现了陈镒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同时也展现了他对佛教禅宗的理解和感悟。下面将围绕这首诗展开详细讨论:
- 作者介绍
- 陈镒:唐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和咏史抒怀诗著称。陈镒不仅是一位才情出众的文人,还是一位深受百姓爱戴的地方官。他的诗歌常常寄托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厚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现实。
- 诗歌原文
挽道元上人二首(其二)
元公今殁去,令我独怀思。
经罢惟谈道,禅馀不废诗。
云巢孤鹤守,石洞断猿悲。
寂寞烧香室,窗寒白月迟。挽道元上人二首 其一
久玩林泉月,今乘古峡风。
身遗万劫永,道悟一尘空。
寒竹留枯节,幽花落旧丛。
惟馀行诵处,山意远无穷。
- 诗歌赏析
《挽道元上人二首(其二)**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道元的深切思念之情。诗人提到道元已经去世,自己因此而感到孤单和悲伤。他通过谈论宗教哲学来寻求心灵上的慰藉,而禅余之余仍不忘写作。诗中提到的“云巢孤鹤”和“石洞断猿”等意象,描绘出了一幅宁静而孤独的画面。最后,“寂寞烧香室,窗寒白月迟”两句,更增添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升华的氛围。《挽道元上人二首 其一》
这首诗则从自然景物入手,描述了诗人在友人去世后的感受。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逝去生命的怀念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索。诗中的“久玩林泉月,今乘古峡风”两句,展现了诗人与大自然亲密无间的关系,以及在朋友离去后这种联系被割断所带来的哀愁。此外,“身遗万劫永,道悟一尘空”两句,更是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本质的领悟。
-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整首诗通过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周围的环境,实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读者可以在诗人细腻的情感表达中找到与自己心灵相通的共鸣点。
- 语言优美:陈镒的诗歌语言清新自然,韵律和谐,读来让人心旷神怡,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 象征手法:在这首诗中,“云巢孤鹤”、“石洞断猿”等意象都富有象征意义。这些象征物不仅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更是诗人情感的象征,使得整首诗的主题更加深远。
- 文化背景
- 道教思想:这首诗体现了道教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对生命真谛的追求。
- 佛教禅宗:通过诗中的“谈道”和“禅余”,可见诗人对佛教禅宗的理解和应用。诗中的“道悟一尘空”一句,更是直接引用了佛教禅宗的核心观念,表明了诗人对生死轮回的超越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度探索。
《挽道元上人二首》不仅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篇,同时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的一次深刻反思。通过这首诗,不仅可以感受到诗人的个人情感,还可以领略到中国古典文学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