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本立赴京师

丈夫有志取侯封,剩喜君家袭世功。
腰佩虎符头已雪,胸韬豹略气如虹。
策书此日才名遂,尊酒何时笑语同。
若会故人张应奉,为言耕钓老山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王本立赴京师》是元代著名诗人陈镒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进行更为详尽的介绍:

  1. 作者简介
  • 陈镒,元代丽水人,字伯铢,官至松阳教授。他不仅在文学上有深厚造诣,还筑室午溪上,榜曰菉猗,自号午溪集,体现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1. 诗歌原文
    丈夫有志取侯封,剩喜君家袭世功。
    腰佩虎符头已雪,胸韬豹略气如虹。
    策书此日才名遂,尊酒何时笑语同。
    若会故人张应奉,为言耕钓老山中。

  2. 内容解析

  • 志向与家族荣耀:“丈夫有志取侯封”反映了王本立的远大志向和家族荣耀。这里通过“取侯封”和“袭世功”两词表达了王本立不仅志向高远,而且有望继承家族荣耀的愿望。
  • 形象描绘:“腰佩虎符”、“胸韬豹略”,这些形象的描写展示了王本立的英勇与智谋。虎符象征着权力和地位,而豹略则暗示了他不凡的才干和谋略。
  • 情感抒发:末句流露出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及自己隐居生活的自述,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这不仅是对王本立的祝福,也透露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结尾意境:整首诗以“若会故人张应奉,为言耕钓老山中”作结,既有对友情的珍视,也有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追求心灵宁静的生活态度。

《送王本立赴京师》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段历史、一个文化符号,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对于研究元代文化、了解陈镒以及那个时代的人们的思想情感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