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怀呈友人

濩落才疏只自怜,狂吟诗句漫成编。
三彭已伏庚申日,六甲初周戊戌年。
心事无瑕如白璧,此生守直类朱弦。
相逢且共尊中酒,身外穷通总付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感怀呈友人》是元代诗人陈镒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作者及背景等相关信息:

  1. 作者简介
  • 陈镒,字伯铢,元朝处州丽水人,曾任松阳教授。后筑室午溪上,因以午溪为集名。工于诗词,是元代著名的诗人之一。
  1. 作品原文
    濩落才疏只自怜,狂吟诗句漫成编。
    三彭已伏庚申日,六甲初周戊戌年。
    心事无瑕如白璧,此生守直类朱弦。
    相逢且共尊中酒,身外穷通总付天。

  2. 诗句解析

  • “濩落才疏只自怜”: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才能感到失望和自卑的情绪。
  • “狂吟诗句漫成编”:描述了诗人在创作过程中的随意和不拘小节。
  • “心事无瑕如白璧,此生守直类朱弦”:通过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态度的坚定和执着。
  • “相逢且共尊中酒,身外穷通总付天”:反映了诗人超脱世俗,随遇而安的人生哲学。
  1. 作品鉴赏
  • 这首诗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受到后世文人的喜爱和推崇。它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才情和个性,也体现了元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审美追求。
  • 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元代诗歌的特点和魅力,以及诗人对于生活、自然和社会的独特感悟。
  1. 文化意义
  • 作为元代诗歌的代表作品,《感怀呈友人》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色。它不仅是研究元代文化的重要资料,也为后人提供了了解古代文人思想和情感的窗口。
  •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经历都充满了传奇色彩,这些故事和经历也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让人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诗歌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感怀呈友人》这首七言律诗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志趣的作品,更是一部蕴含着深厚历史文化背景和时代精神的文学作品。通过深入探讨这首诗,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元代文学的特点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