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至桐川会周山长

遥望长松何处是,深山犹认旧川原。
行程客厌阑干路,生事农忙碌碡村。
若个峰边云出没,丛生树外月黄昏。
武昌诗客欣相会,夜向溪轩共一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山行至桐川会周山长

陈镒的《山行至桐川会周山长》,一首描绘深山景色与农事生活的古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内涵,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中“遥望长松何处是,深山犹认旧川原”一句,通过“远眺”与“深寻”的对比,传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深刻的观察力和感悟力。长松作为自然界中的一抹绿意,成为连接诗人与大自然的纽带;而“深山犹认旧川原”则反映了诗人不仅停留在表面的欣赏,更深入地思考着山的变迁与历史的沉淀。

在“行程客厌阑干路,生事农忙碌碡村”中,我们能感受到一种对平凡生活的真实写照:旅途中行人因疲惫或厌倦而止步,而农夫则忙于田间劳作,显示出农村生活的繁忙与充实。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层次感,也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敬意。

“若个峰边云出没,丛生树外月黄昏”这两句,更是把读者的视角引向了更为广阔的自然景观。云雾缭绕的山峰和远处朦胧的树林,共同构成了一幅静谧而又略带神秘的画面。月光下的山林显得更加幽深,仿佛能听见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呼吸。

整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蕴含着作者对于人生、自然和历史的深刻思考。它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应保持对美好事物的敏感和尊重,同时也应珍惜并投入到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

《山行至桐川会周山长》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词作品,它是陈镒对自然美的独特见解,是对田园生活的深情讴歌,也是对我们如何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找到平静与美好的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