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荡林梢,晴光散虚亭。
好鸟鸣间关,慰我幽居情。
景物日以佳,岂不怀友朋。
顾兹咫尺间,如何寡逢迎。
怡情一尊酒,安得君同倾。
况乃衰病馀,坦然息心兵。
种彼溪上竹,碧阴满窗棂。
老去尚勤读,夜坐宜短檠。
承君寄佳章,一览尘思清。
何当来沧洲,共结沙鸥盟。
次韵答蔡伯玉
介绍
“次韵答蔡伯玉”并非一部文学作品,而是一首元代诗人陈镒所作,名为《次韵蔡伯玉见寄》的诗歌。这首诗体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深刻反思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作者简介:《次韵蔡伯玉见寄》是元朝诗人陈镒的作品。陈镒,字伯铢,元朝处州丽水(今属浙江)人,曾任松阳教授。他的诗作以质朴自然著称,展现了他对民间疾苦的关注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作品原文:吾邦风俗颇淳古,田里居民皆乐土。 天教我辈以笔耕,播咏声诗遍寰宇。 餋生不用服金丹,充肠自有苜蓿盘。 四时佳景足延览,清溪浩荡山高寒。 我昔别君为冷掾,五载区区食破砚。 相望南北如风枝,却喜归来复相见。 去年风尘暗不开,招我西涧同衔杯。 岩头啼鸟日催起,看云听瀑心悠哉。 只今世事已如此,碌碌微官如敝屣。 便从巢许隐终身,掬取清流洗尘耳。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绘和对官场生活的对比,反映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繁华的厌倦。《次韵答蔡伯玉》通过陈镒的笔触,展现了一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生活态度,以及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艺术特色:陈镒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述,表达了自己的感慨和志向。同时,诗中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引人深思。
社会背景:元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墨客常常通过诗词来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个人情感。陈镒的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他对于社会现实的认知和对个人生活理想的追求。
文学价值:虽然《次韵蔡伯玉见寄》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古典文学作品,但它是元代诗歌的代表作之一,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后世影响:作为元代诗歌的代表之一,《次韵蔡伯玉见寄》对后世文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后来的田园诗派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次韵答蔡伯玉》虽非传统意义上的经典文学作品,但在元代文学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研究元代诗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