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同徐子苍赏海棠

芳姿艳质天与妍,玉环飞燕俱堪怜。
昭阳华清留不住,化去却作花中仙。
当时扶醉春容醒,富贵风流两矜逞。
雕栏玉槛安在哉,依旧东风好光景。
今人尚爱宫中妆,一春对花醉百场。
踏歌槌鼓穷夜饮,连天画烛迷春芳。
老我偏惭脚无力,十年奔走他乡国。
花时偶喜得还家,把酒看花空太息。
教儿莫放清樽空,剪取步障围春风。
人生得时且欢乐,少年转眼成衰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同徐子苍赏海棠》是唐代的一首七言绝句,而非元代的作品。此诗由陈镒创作,作于明代。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陈镒:陈镒是明代的一位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在当时颇受欢迎。陈镒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不详,但可以从他的作品中窥见当时文人的社会生活和审美情趣。
  1. 作品原文
  • 芳姿艳质天与妍,玉环飞燕俱堪怜。昭阳华清留不住,化去却作花中仙。
  • 当时扶醉春容醒,富贵风流两矜逞。雕栏玉槛安在哉,依旧东风好光景。
  • 今人尚爱宫中妆,一春对花醉百塲。踏歌槌鼓穷夜饮,连天画烛迷春芳。
  1. 作品赏析
  • 艺术风格:《次韵同徐子苍赏海棠》作为一首描绘牡丹的七绝,语言精炼,意境深远。通过对牡丹的细腻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美好时光的留恋以及对繁华世事的感慨。
  • 意象运用:诗中的“芳姿艳质”、“玉环飞燕”、“昭阳华清”等词汇,生动描绘了牡丹的美丽与高贵,同时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奢华与繁荣。
  • 情感表达:整首诗洋溢着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过去辉煌时光的怀念。诗中的牡丹不仅是自然之美的象征,也成为了作者情感寄托的对象。
  1. 文化背景
  • 牡丹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牡丹被视为富贵和繁荣的象征。在唐代,牡丹更是国花,深受皇家喜爱,因此牡丹文化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 文人雅集:牡丹赏花活动在唐代十分盛行,文人墨客常以此为契机聚集一堂,进行诗词歌赋的创作,这也是《次韵同徐子苍赏海棠》能够流传至今的重要原因之一。
  • 历史影响:这首诗不仅在当时受到了文人的高度评价,而且在后世也被视为经典之作,多次被引用和改编,成为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1. 现代价值
  • 审美教育:通过学习这首诗,现代人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追求,从中汲取美的灵感和智慧。
  • 文化交流:这首诗不仅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它通过跨越时空的对话,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欣赏。
  • 生活启迪: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往往容易迷失方向,而这首诗则提醒人们要珍惜眼前的美好,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次韵同徐子苍赏海棠》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作,更是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和历史价值的文学作品。它不仅是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珍品,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提升个人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还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