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园会饮

倥偬常终岁,从容偶此闲。
雾松遮老丑,雪石护苍顽。
池小能容月,墙低不碍山。
殷勤问沙鸟,肯与厕其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廉园会饮》是元代诗人张养浩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对这首诗进行介绍:

  1. 作者简介
  • 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元代济南人。他幼有行义,读书勤奋,以荐为东平学正,后入京师,受平章不忽木赏识。他曾担任堂邑县尹,有惠政,并被选授翰林待制。但后来因为直言进谏得罪了当权者而被免职。
  1. 原文与翻译
  • 原文:倥偬常终岁,从容偶此閒。雾松遮老丑,雪石护苍顽。池小能容月,墙低不碍山。殷勤问沙鸟,肯与厕其间。
  • 翻译:岁月蹉跎终年忙,偶尔得闲心自宽。雾中松树掩老丑,雪后石头护苍颜。池塘虽小能映月,矮墙低处山峦间。殷勤询问沙鸥意,愿伴我共度此间。
  1. 词句注释
  • 诗句“倥偬常终岁,从容偶此閒”描绘了诗人忙碌的生活与偶尔的闲暇时光。
  • “雾松遮老丑,雪石护苍顽”形容自然景观的壮丽,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 “池小能容月,墙低不碍山”展现了诗人对小巧空间的巧妙利用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 “殷勤问沙鸟,肯与厕其间”则透露出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希望与自然和谐共处,不被世俗所困。
  1. 白话译文
  • 诗人在忙碌中度过了许多岁月,只有在闲暇时才能放松心情。
  • 在雾气笼罩下的松林中,老去的身影显得有些丑陋,而雪覆盖的石头则守护着苍老的容颜。
  • 虽然池塘不大,却能映照出月亮的光辉,矮墙虽然不高,但却阻挡不了山峦的壮丽。
  • 诗人用热情的目光询问栖息在沙洲上的鸟儿,它是否愿意与他一起享受这份宁静。
  1. 创作背景
  •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元代社会动荡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慨和对自由的渴望。同时,这也是诗人对自己过往经历的一种反思和总结。
  1. 名家点评
  • 名家对这首诗的评价普遍认为其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能够反映出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独到见解。
  • 诗中的自然景象被解读为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1. 轶事典故
  •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有一个有趣的轶事。据说张养浩曾经在一个偏僻的地方隐居生活,他在那里建了一个小亭子,取名“廉园”。这个小亭子成为他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地方,也是他灵感的来源之一。每当他感到孤独或疲惫时,就会来到这个小亭子里静思和冥想。而“廉园会饮”也成为了这个地方的一个标志性活动。
  1. 作品赏析鉴赏
  • 对于这首古诗的赏析,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进行。例如,从文学角度来看,诗歌采用了五言律诗的形式,音韵和谐优美;从哲学角度来看,诗歌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从艺术角度来看,诗歌的构图和意象都充满了想象力和创造力。
  • 此外,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出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生境界。这种境界不仅体现了诗人的审美追求,也给予了读者深刻的启示和感悟。

《廉园会饮》是一首充满诗意和哲思的作品,它通过简洁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无论是从文学价值还是从人生哲学角度来看,这首诗都是值得深入探讨和品味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