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长春宫

往年尝梦蓬莱宫,三山鳌背谣虚空。沧溟俯视一衣带,银河鼓浪来天风。
兹游良不异畴昔,半日惝恍迷西东。平生颇似有仙分,足迹未到神先通。
层楼复观此谁构,只疑天巧非人工。绕檐松影黑于海,步惊栖鹤翔云中。
西山亦喜得佳客,巍峨相向如争功。辽金兴废渺何许?今人一笑怜鸡虫。
须臾遍历至方丈,壶酒盘果罗青红。心清已觉破烦暑,左右况复扇两童。
道人见我乐幽胜,故为留恋谈无穷。鼎铛百沸失膏火,风水万里忘萍蓬。
默求诗句为相答,半醉挥出毫端虹。烟云满室动鬼神,不但为彼开盲聋。
笑谈人境两相称,此会讵与寻常同。却愁归去到尘世,又随俗迹堕樊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长春宫》是元代诗人张养浩所作的一首诗。下面将对该诗进行简要介绍:

  1. 作者介绍: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元朝济南人。他的生平事迹在元代文献中有记载,显示了他是一位学识渊博、品行高洁的士人。
  2. 诗歌原文:《过长春宫》是一首描写游历长春宫时所见所感的诗词。诗中描述了诗人在游览长春宫时的所见所闻,以及他对这种超凡脱俗的体验的感受和思考。
  3.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元代,诗人张养浩游历至长春宫时,被这里的美景所吸引,遂写下此诗以表达自己的感受。这首诗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游山玩水,更是一次心灵上的洗礼与升华。
  4. 作品风格:张养浩的诗歌语言朴实而富有诗意,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与思考。这首诗也不例外,它通过细腻的描述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一个文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理解。
  5. 文学价值:作为元代的代表诗作之一,《过长春宫》不仅展示了当时社会文化的特点,也为后世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6. 文化影响:张养浩的诗作对于理解元代文化、风俗、艺术等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受到广泛赞誉,在今天也被视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7. 鉴赏分析:《过长春宫》中的意象丰富、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对长春宫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了众多读者和研究者的关注。
  8. 现代应用:《过长春宫》在现代依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它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份历史的见证,一种文化的传承。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张养浩的《过长春宫》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篇,更是一部蕴含深厚文化内涵的作品。通过对这部作品的学习与欣赏,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元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貌,同时也能感受到古代文人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和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