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祀湄洲天妃庙次直沽

晓日三叉口,连樯集万艘。
普天均雨露,大海静波涛。
入庙灵风肃,焚香瑞气高。
使臣三奠毕,喜色满宫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代祀湄洲天妃庙次直沽》是元代诗人张翥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不仅体现了张翥的文学造诣,也展示了元代社会的某些侧面。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生平
  • 张翥,字仲举,号蜕庵,元代著名诗人。他曾从学于李存、仇远,以诗文名世。他的诗歌格调甚高,词尤婉丽风流,有《蜕庵集》传世。
  1. 诗句解析
  • 晓日三叉口:描绘了晨曦初照时的景象,三叉口可能是一个地名或自然景观,象征着新一天的开始。
  • 连樯集万艘:形容海上船只众多,樯指的是桅杆,连樯即指密集排列,反映了当时海洋贸易的繁忙与繁荣。
  • 普天均雨露,大海静波涛:表达了对自然恩惠的感激之情和对海面平静景色的赞美。
  • 入庙灵风肃,焚香瑞气高:描述了祭祀时的庄严气氛和香烟缭绕的景象,瑞气高可能是指神灵的庇佑。
  • 使臣三奠毕,喜色满宫袍:表达了使臣完成仪式后的欣喜之情,喜色满宫袍则描绘了官员们的喜悦心情。
  1. 文化背景
  •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这一时期的文化融合了多种元素,包括蒙古族文化、汉族文化以及外来文化。张翥的诗歌反映了元代社会的多元性和文化交流的特点。
  1. 艺术特色
  • 张翥的这首诗在形式上严格遵守五言律诗的格律,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通过具体的景象传达了深刻的情感。
  1. 历史价值
  • 作为元代的代表作品,《代祀湄洲天妃庙次直沽》不仅展示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也是研究元代诗歌艺术的重要文献。
  1. 读者感悟
  • 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够领略到元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还可以深入理解古代中国的社会结构和人们的精神追求。

张翥的《代祀湄洲天妃庙次直沽》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作,更是一幅展现元代社会风貌的历史画卷。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