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一日之集庆望日次锡山宿玄文馆

海月光芒湿,川云意绪闲。
刚风浮地外,元气满人间。
野榜歌相答,渔灯去不还。
电明知有雨,只在九龙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七月一日之集庆望日次锡山宿玄文馆》是明代诗人杨慎的作品。杨慎(1488年—1559年),字用修,号升庵,又号逸史氏、博南山人、临川先生等。他是明朝著名的文学家,对后世影响深远。杨慎的诗作风格豪放,语言生动,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深受后人赞誉。

杨慎的诗歌内容丰富多样,既有描绘自然景观的清新之作,也有表达人生感慨的深沉之作。他的诗歌中常常融入了他对人生、社会、历史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他独特的审美观和人生观。

在《七月一日之集庆望日次锡山宿玄文馆》这首诗中,杨慎通过描绘七月一日这个特殊的日子,表达了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壮丽的山川、繁华的城市,以及人们欢乐祥和的景象。同时,他也借此抒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人民幸福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还蕴含了丰富的哲理意味,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杨慎表达了他对人生、社会、历史的深刻思考。他以山水为喻,借景抒情,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兴衰紧密相连,展现了他高远的人生理想和坚定的信念。

《七月一日之集庆望日次锡山宿玄文馆》是一首充满诗意和哲理性的诗歌。它不仅展现了杨慎独特的审美观和人生观,也表达了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以及对人生、社会、历史的深刻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