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试后胡益士恭归番阳与游吴山圣水寺

高处见沧溟,西风吹酒醒。
潮来一片白,山拥万重青。
草木如浮动,烟尘忽杳冥。
登临不可极,吟思满秋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秋试后胡益士恭归番阳与游吴山圣水寺》是元代诗人张翥的作品。下面对这首诗进行具体介绍:

  1. 诗歌原文:高处见沧溟,西风吹酒醒。潮来一片白,山拥万重青。草木如浮动,烟尘忽杳冥。登临不可极,吟思满秋汀。

  2. 诗歌赏析

  • 张翥的这首《秋试后胡益士恭归番阳与游吴山圣水寺》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古诗,诗中通过对秋天景色的精细描绘,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对自然景物的独特感悟。
  • 首联“高处见沧溟,西风吹酒醒。”描绘了诗人站在高处远眺的情景,空旷的天空与广阔的海面相接,而西风带来的微醺感让诗人仿佛清醒。这句不仅营造了一种开阔的视野,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某种觉醒或反思。
  • 接下来的“潮来一片白,山拥万重青。”以动态的笔触展示了大海的辽阔和群山的苍翠,用“白”和“青”这两个颜色词,突出了大海和山峰的颜色对比,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 “草木如浮动,烟尘忽杳冥。”则进一步通过“浮动”来形容草木在风中的摇曳,以及“杳冥”表达出一种朦胧、飘渺的美,让人感觉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
  • 最后两句“登临不可极,吟思满秋汀。”表达了诗人对于登高望远的渴望和对于自然美景的无尽赞叹,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沉思。这两句既是对前文景色的收束,也是对整个作品情感基调的升华。
  1. 诗歌创作背景:元代的社会动荡不安,但同时也孕育了丰富的文化和艺术创作。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许多文人墨客通过诗歌来抒发个人的感慨和志向。《秋试后胡益士恭归番阳与游吴山圣水寺》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诞生的,它既反映了个人的情感经历,也体现了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

《秋试后胡益士恭归番阳与游吴山圣水寺》不仅以其优美的诗句和深邃的内涵赢得了后世的赞誉,更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及其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