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九月游钱塘南屏诸山

山僧领客兴何长,慧日峰前俯大荒。
旧俗尚传三令节,人生难遇两重阳。
丹枫换叶随秋老,黄菊留花过闰香。
更与摩崖访陈迹,西风吹冷薜萝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闰九月游钱塘南屏诸山》是元代诗人张翥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钱塘南屏的秋日景象,展示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深刻感悟和艺术表达。下面将简要介绍这部文学作品:

  1. 作者简介
  • 张翥(1287~1368),字仲举,晋宁(今山西临汾)人。他是一位才情出众的诗人,尤以七言律诗见长。张翥年少时四处流浪,后随著名文人李存读书,并受到仇远的指导,逐渐在诗文创作上崭露头角。
  1. 作品原文
    山僧领客兴何长,慧日峰前俯大荒。
    旧俗尚传三令节,人生难遇两重阳。
    丹枫换叶随秋老,黄菊留花过闰香。
    更与摩崖访陈迹,西风吹冷薜萝裳。

  2. 主题分析

  • 自然景观描述:诗歌通过描绘“慧日峰”、“山僧”以及“大荒”等自然元素,展现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秋日景象,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大自然的壮美。
  • 社会文化反映:诗中的“旧俗尚传三令节,人生难遇两重阳”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承。同时,“更与摩崖访陈迹”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探索和尊重。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作品中使用了如“丹枫”、“黄菊”等意象,不仅增添了诗歌的色彩,还富有象征意义,如“丹枫换叶”象征着生命的更迭和岁月的无情。
  • 情感表达:整首诗歌流露出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命哲理的思考,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

张翥的《闰九月游钱塘南屏诸山》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更是一幅描绘秋天景色和抒发内心情感的艺术画卷。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元代的文化背景、诗人的思想感情以及诗歌的艺术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