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月堂为万声远作

月有秋期醉有乡,虚堂中夜挹流光。
九天零露溅尊俎,万里高风扶佩裳。
白凤飞回声缥渺,玉笙吹彻梦清凉。
醒来却觅神游处,狼籍中庭桂子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醉月堂为万声远作》是元代诗人张翥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一个秋夜宴饮的诗意画面,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共度美好时光的愿望和情怀。

从诗歌的结构来看,《醉月堂为万声远作》采用了典型的七言律诗形式。这种形式要求诗的每一句都遵循固定的韵脚和字数,从而形成一种严谨而和谐的节奏感。在这首诗中,“月有秋期醉有乡”作为开篇,以“秋期”和“醉乡”两个意象点明了时节与心境,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接着,“虚堂中夜挹流光”一句,通过“虚堂”这一空间意象,描绘了月光洒满庭院的静谧景象,同时“挹流光”暗示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把握。

从诗歌的意境来看,《醉月堂为万声远作》充满了浓郁的文人墨客气息。其中,“九天零露溅尊俎,万里高风扶佩裳”两句,运用了夸张手法,将天地间的自然美景与人的志趣相联系,形成了一幅宏大的自然画卷。这样的描写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也反映了诗人豪放不羁的性格特点。此外,“白凤飞回声缥渺,玉笙吹彻梦清凉”等诗句,更是通过对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描绘,展现了宴会中的热闹场面与诗人的愉悦心情。最后,“醒来却觅神游处,狼籍中庭桂子香”一句,则以梦境结束全诗,既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也透露出一丝超脱尘世的哲思。

《醉月堂为万声远作》不仅是一篇表现诗人个人情感和审美追求的佳作,也是一部展现元代文化风貌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元代的文化背景和诗人的创作风格,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到生活的智慧和艺术的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