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巢为上清刘道士赋

团团茅盖一巢轻,雪满千山虚白生。
象外乾坤还太古,望中楼观尽通明。
云藏宿鹤浑无迹,水落长松暗有声。
人在寒空最高处,羽衣瑶佩不胜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雪巢为上清刘道士赋》是元末明初王翰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分析这首作品的内容、特点以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具体介绍如下:

  1. 作者与创作背景
  • 作者概况:王翰,字时举,元末隐居中条山,后因劝谏周王橚被断指佯狂而去,再起为翰林编修,最终死于彝民起义中。
  • 创作时间:据现存资料,该诗的创作时间不详,但考虑到王翰的生平经历,此诗可能创作于他隐居生活或晚年时期。
  • 创作意图:从诗的内容来看,王翰可能是在描绘上清刘道士的居所及其周围环境,表达了对其清幽高洁生活的赞赏和赞美。
  1. 诗歌原文及赏析
  • 原文:团团茅盖一巢轻,雪满千山虚白生。象外乾坤还太古,望中楼观尽通明。云藏宿鹤浑无迹,水落长松暗有声。人在寒空最高处,羽衣瑶佩不胜情。
  • 赏析:这首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对上清刘道士居所周边环境的描绘——轻盈的茅舍、洁白的积雪、古老的天地、清澈的水声,勾勒出一个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其中“人在寒空最高处”一句,不仅形象地展现了道士的高洁,也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感。
  • 艺术特色:此诗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景物来表达情感,通过雪、云、水等元素的巧妙搭配,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使读者能够在脑海中清晰地构建出诗中的场景。此外,诗人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对偶等,使得整首诗歌既富有节奏感又充满了音乐美。
  1. 与其他同类题材诗歌比较
  • 风格对比:与王翰的另一首著名七言律诗《敝帚集·天台林君景思之庐》相比,后者以描绘隐士的生活环境为主,更多地体现了隐逸生活的宁静与闲适。相比之下,《雪巢为上清刘道士赋》更注重表现道士居住环境的清幽与高远,以及对这种生活状态的向往和赞美。
  • 情感表达:《雪巢为上清刘道士赋》中的诗人更多地使用了直接描写和比喻手法,而杨万里的《雪巢赋(并序)》则通过叙述张子玄道士的形象,间接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赞美和向往。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侧重,前者更侧重于视觉与听觉的描写,后者则更多借助人物形象进行情感传递。

《雪巢为上清刘道士赋》不仅是一首描绘隐逸生活美景的诗歌,更是一篇充满哲理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这首诗不仅在当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