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清远渭禅师

自听龙翔寺里钟,劫馀金碧更重重。
天王按剑踏魔女,罗汉弄珠降老龙。
蒲室千镫谁继照,渭川一派自分宗。
未知今日西冈塔,留得荒寒几个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清远渭禅师》是元代诗人张翥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描绘龙翔寺的景象以及与禅师的交流,展现了禅宗的修行理念和自然和谐的生活态度。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品背景:元代是一个佛教文化兴盛的时代,禅宗思想广泛传播。张翥作为当时的文人,其诗歌往往蕴含着浓厚的文化气息和哲学思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精神风貌和审美趣味。
  2. 艺术特色:张翥的诗歌语言精炼,用词讲究,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和意境美。《寄清远渭禅师》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而深远的禅境之中,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和禅宗修行的独特理解与感悟。
  3. 主题思想:这首诗的主题是对自然和禅宗修行的赞美,通过对龙翔寺钟声、天王、魔女、罗汉等元素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禅宗精神的追求和对自然美的向往。诗中的“蒲室千镫谁继照,渭川一派自分宗”等句,更是深刻体现了禅宗中对禅宗传承和自然本源的重视。
  4. 文化影响:这首诗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文化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寄清远渭禅师》不仅在当时受到文人的喜爱,而且成为了研究元代文学和文化的重要文本。它不仅展示了元代文人的审美追求和文化素养,也为后来的诗歌创作提供了灵感和借鉴。

张翥的《寄清远渭禅师》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幅流动的画卷,一个充满禅意的世界。通过这首诗,不仅能够领略到元代文人的文学才华和审美情趣,还能深入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精神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