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成居竹

战骨填沟尘满城,尚书归说使人惊。
方期渤海民沾化,岂意平凉贼畔盟。
何日皇天知悔祸,中原故老望休兵。
伤心扬子洲边月,忍听江流是哭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成居竹》是元代诗人张翥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作以其深刻的意境和情感,表达了作者对于时局的忧思及个人的感慨。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具体分析:

  1. 作者介绍:张翥(1328年-1405年),字子高,号远山逸史,元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他的诗作风格清新,善于抒发个人情感,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2. 诗歌原文
    战骨填沟尘满城,尚书归说使人惊。
    方期渤海民沾化,岂意平凉贼畔盟。
    何日皇天知悔祸,中原故老望休兵。
    伤心扬子洲边月,忍听江流是哭声。

  3. 诗歌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战争后的荒凉景象,以及人们因战乱而流离失所的哀愁。首联“战骨填沟尘满城”形象地表达了战场的残酷和战后城市的荒凉;颔联“尚书归说使人惊”反映了朝廷消息传来时的震惊与担忧;颈联“方期渤海民沾化,岂意平凉贼畔盟”则表达了收复失地的希望与失望;尾联“伤心扬子洲边月,忍听江流是哭声”则透露了作者对战争影响的深切感受。全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富有画面感。

  4. 创作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元末战乱之后,作者目睹了战后的惨状和社会的动荡不安。在这样的背景下,张翥以诗歌形式表达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以及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

《寄成居竹》不仅是一首表达作者个人情感的诗作,更是一部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文学作品。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元代社会的动荡不安以及诗人的高尚情操和人文关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