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兴渡

携家迢递过西陵,江雾微消海日升。
帆影昼惊沙上雁,船声斗落岸头冰。
果园霜后初分橘,渔浦潮平各下罾。
岁晚不思行路倦,剡中佳兴正堪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西兴渡》是元代诗人张翥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张翥,字仲举,号蜕庵,生于晋宁(今山西临猗), 元代著名文学家。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还曾在顺帝至正年间担任国子助教,后因修史功高而升任翰林编修等职,直至最终以翰林承旨的身份退休。

在这首诗中,张翥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沉的感情描绘了过西陵的景象。诗中“携家迢递过西陵”一句,生动地表现了他和家人跨越长距离前往目的地的情景,展现了旅途的艰辛与不易。“江雾微消海日升”则形容了途中江面的景色,雾气逐渐消散,大海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壮丽。而“帆影昼惊沙上雁”,则通过描绘船帆的影子在沙滩上惊起飞雁的景象,表达了一种时间流逝、岁月匆匆的感慨。此外,“果园霜后初分橘,渔浦潮平各下罾”两句,分别描绘了果园中橘子成熟的情景和渔夫在潮平的河面上捕鱼的画面,展现了大自然的丰饶和生活的宁静。最后“岁晚不思行路倦,剡中佳兴正堪乘”一句,则是表达作者虽然年岁渐长,但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美景的欣赏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充分体现了张翥作为一位诗人的艺术才华和深邃的情感世界。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和对生活的感悟,张翥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江南世界。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某些侧面,如文人的生活状态、地方文化特色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等,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西兴渡》不仅作为一首文学作品值得人们赏析,更因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而被后世所推崇。通过对这首诗的了解和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地认识元代诗歌的特点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