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木轩为陈则虚高士赋

散木轩中一散仙,形虽如槁气苍然。
路松正自为明误,社栎还因不用全。
梁栋无心聊阅世,山林有地可长年。
碧窗日静忘机事,悟得南华第四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散木轩为陈则虚高士赋》是元代诗人张翥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背景
  • 基本信息:张翥,字仲举,号蜕庵,生于元朝晋宁(今属山西)。他是一位豪放不羁的诗人,喜欢蹴鞠和音乐,少时家居江南,曾跟随多位文人学习诗文。顺帝至正初年,他被召为国子助教,后因退隐而未再出仕,直至以翰林承旨的身份退休。他的诗歌格调甚高,词尤婉丽风流,有《蜕庵集》传世。
  • 创作时期:《散木轩为陈则虚高士赋》的创作时间不详,但可以推断它是在元代中后期完成的。这一时期,张翥的生活和创作活动处于较为平和的状态,可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进行文学创作。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原文:散木轩中一散仙,形虽如槁气苍然。路松正自为明误,社栎还因不用全。梁栋无心聊阅世,山林有地可长年。碧窗日静忘机事,悟得南华第四篇。
  • 译文:在散木轩中居住着一位仙人,虽然身形枯槁却气质苍然。就像路旁的松树一样,他本应明辨是非;如同栎树那样无用,却也因此而保全了自己。梁栋这样的大树无心去参与世间纷扰,而是选择在山林中度过悠长岁月。在碧窗之下,静静地忘却尘世的机巧,最终领悟到了南华经中的第四篇。
  1. 诗歌赏析
  • 象征意义:诗中的“散木”象征着不受世俗束缚的高洁志向。仙人的形象则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理想状态,他既保持了与世无争的姿态,又不失为明之智谋。
  • 意境描绘: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构建了一个远离尘嚣、追求心灵自由的理想世界。山间林下的自然景色与仙人的形象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
  • 文化内涵: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对道家哲学的理解,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同时,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一种淡泊名利、追求精神境界的思想情怀。
  1. 创作风格
  • 豪放不羁:张翥作为元朝的诗人,其作品往往展现出一种豪放不羁的风格。这种风格在其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无论是在情感表达还是在语言运用上,都充满了激情和力量。
  • 婉丽风流:尽管张翥的作品风格豪放,但他的诗歌中也不乏婉丽风流之处。他的诗词常常流露出一种柔情似水、细腻入微的情感,使得作品既有力度又不失雅致。

除了上述内容外,还可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 了解《散木轩为陈则虚高士赋》所体现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社会背景。
  • 研究张翥的其他作品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 探索元代文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

《散木轩为陈则虚高士赋》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份历史的见证,记录了元末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追求。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及文人墨客的精神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