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远碧楼

江上楼居景自清,阑干朝暮傍阴晴。
数峰残雨云间湿,一水斜阳岛外明。
树隔钓歌分浦出,风移帆影近窗行。
彩衣白发宜春酒,更喜田园乐事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远碧楼》是明代诗人王绂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王绂,字孟端,号友石生,是明代常州府无锡人,他以隐居九龙山著称,并自称“又号九龙山人”。他的诗歌和书法都十分出色,尤以其山水竹石画的艺术成就闻名一时。

王绂的这首诗通过描绘远碧楼上的壮阔景色,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感慨与豪情壮志。诗中的“爱尔楼居高百尺,每来凭槛极天涯”不仅形容了远碧楼的高耸入云,还表达了诗人每次登楼时能够触摸到天边的那种震撼感。这种描写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更是一种超越世俗的精神追求。

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于个人境遇的一种反思。“望穷绝岭一痕断,坐对遥空四面垂”反映了诗人面对壮丽景色时的心情复杂。一方面,他对自然的美景感到赞叹和向往;另一方面,他又不免感慨自己的渺小与命运的无常。这种情感的转变在诗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使得整首诗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同时也蕴含着深沉的哲理内涵。

《题远碧楼》不仅体现了王绂个人的情怀与性格,也展示了他作为文人的独特视角和艺术追求。他的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这首诗及其作者的研究,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王绂的生平和作品,还可以进一步领悟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艺术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