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之高三章

山之高,月出小。月之小,何皎皎。我有所思在远道,一日不见兮我心悄悄。(一章)
采苦采苦,于山之南。忡忡忧心,其何以堪。(二章)
汝心金石坚,我操冰雪洁。拟结百岁盟,忽成一朝别。
朝云暮雨心去来,千里相思共明月。(三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山之高三章”是宋末元初诗人张玉娘创作的一首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背景
  • 创作时间:据记载,《山之高三章》创作于宋末元初时期。
  • 作者信息:张玉娘,一名不详,可能是当时一位具有文学才华的女性。
  • 创作意图:诗中抒发了作者的相思之情及对爱情忠贞不渝的追求,体现了宋代末期社会动荡背景下文人的情感世界。
  1. 诗歌内容
  • 开篇描写:首章写景,月光下的山显得高远而神秘。”山之高,月出小”,描绘了月光与山峰的关系,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深远的氛围。
  • 深情抒怀:接下来的内容转入抒情,”我有所思在远道”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思念,以及日日夜夜的牵挂。
  • 爱情表达:第二、三章进一步展现了作者对恋人的深深眷恋以及对爱情忠贞的渴望。”采苦菜”象征着相思的痛苦,而”汝心金石坚,我操冰雪洁”则表达了双方心灵相通、坚定不移的爱情信念。
  1. 艺术特色
  • 比兴手法:全诗运用了比兴的手法,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来隐喻人物情感,使得诗歌不仅具有丰富的意象,还具有深刻的情感内涵。
  • 韵律和谐:诗歌的音韵搭配得当,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
  • 主题深刻:虽然诗歌表面看似简单,但其背后蕴含的情感却是深沉而复杂的,反映了宋代末期文人对于爱情和生活的复杂态度。

《山之高三章》不仅是一首表现相思之情的佳作,也是宋末元初文人情感世界的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了解到作者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还能深入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文精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