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去滕王阁

闲登高阁,叹兴亡满目,风烟尘土。画栋珠帘当日事,不见朝云暮雨。秋水长天,落霞孤鹜,千载名如故。长空淡澹,去鸿嘹唳谁数。
遥忆才子当年,如椽健笔,坐上题佳句。物换星移知几度,遗恨西山南浦。往事悠悠,昔人安在,何处寻歌舞。长江东注,为谁流尽今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大江东去·滕王阁·元草堂诗馀卷上》并非文学作品,而是元朝著名文学家高永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首诗是高永的代表作之一。以下是对这首诗及其背景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高永(1240年—1307年),字子中,号贞白道人,元代文学家、书法家。他的作品广泛流传,尤其在诗歌方面有很高的成就。
  • 高永的诗作以豪放、奔放为特点,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深受后世文人墨客的喜爱和推崇。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原文:闲登高阁,叹兴亡满目,风烟尘土。画栋珠帘当日事,不见朝云暮雨。秋水长天,落霞孤鹜,千载名如故。长空淡澹,去鸿嘹唳谁数。遥忆才子当年,如椽健笔,坐上题佳句。物换星移知几度,遗恨西山南浦。往事悠悠,昔人安在,何处寻歌舞。长江东注,为谁流尽今古。
  • 译文:我独自登上高楼远眺,不禁感叹国家的兴衰变化,眼前所见皆是风尘满目。当年的建筑装饰如今已经不在,昔日的繁华已成过眼云烟。站在高处望去,只见江水悠悠,天空湛蓝,夕阳下的景色格外美丽。但这样的美景似乎也难以留住时光的脚步,岁月流转,一切都变得面目全非。
  1. 作品赏析
  • 《大江东去·滕王阁·元草堂诗馀卷上》这首诗以其深沉的历史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对现实的感慨。
  • 诗中的“画栋珠帘当日事,不见朝云暮雨”表达了作者对过去辉煌的追忆与无奈的叹息。通过对比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萧条,诗人表达了一种对历史变迁的深深感慨。
  1. 写作背景
  • 《大江东去·滕王阁·元草堂诗馀卷上》的创作背景是在元朝时期。这一时期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 高永作为这个时代的文人,其作品中自然少不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历史沧桑的感慨。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也展示了作者深邃的历史观和人文情怀。
  1. 作品评价
  • 对于这首诗的评价,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这首诗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艺术魅力,能够唤起人们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思考;也有人觉得它过于悲观,流露出一种失落和哀愁的情绪。
  1. 文化意义
  • 《大江东去·滕王阁·元草堂诗馀卷上》不仅是一首反映历史变迁的诗歌,也是一首充满哲思的作品。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未来的展望,它提醒人们要珍惜现在,同时也要有勇气面对未来的挑战。

《大江东去·滕王阁·元草堂诗馀卷上》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文学作品,但它在中国文学史上仍然占有一席之地。这首诗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不仅能够领略到古代诗人的艺术才华,也能够从中汲取到宝贵的历史智慧和文化精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