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宣使趋省

百里栖迟别驾才,好风飞下鹤书催。
扁舟扬子江头去,两雁御儿溪上来。
驿路相望秋月照,邦人专待使星回。
临岐不作阳关想,聊写心期付酒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宣使趋省》是元代诗人张伯淳创作的古诗,这首诗通过描绘江南水乡的景色和送别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友人赴任的祝福与不舍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及其相关背景的介绍:

  1. 作者简介
  • 张伯淳(约1293年—约1370年),字仲温,一字景文,号无逸居士,钱塘人(今浙江杭州)。元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尤以山水田园诗著称。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百里栖迟别驾才,好风飞下鹤书催。
    扁舟扬子江头去,两雁禦儿溪上来。
    驿路相望秋月照,邦人专待使星回。
    临岐不作阳关想,聊写心期付酒杯。

  2. 诗歌赏析

  • 艺术特色:此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以及送别的场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和对未来的乐观期待。
  • 情感表达:诗中不仅展现了对友人的深情厚意,还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眷恋之情。特别是最后的“聊写心期付酒杯”,既表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1. 创作背景
  • 这首诗的创作大约在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年),当时诗人正在京城任职。作为一位官员,他可能因为公务需要,不得不送别自己的朋友或同事。因此,这首诗可能是在送别仪式上所作,通过描写江南水乡的景色来表达对友人的不舍和祝福。

《送宣使趋省》不仅是一首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古典诗歌,同时也是了解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送别文化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及其背景的了解,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元代社会的文化特征和文人的生活状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