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措 · 十六夜月

夜来三五月初圆。歌吹竞喧阗。二八婵娟更好,便无人对樽前。
可怜浮世,只争一夕,如许心偏。玉色何尝喜愠,年年岁岁依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朝中措·十六夜月》是张之翰创作的一首词。以下是对该词的介绍:

  1. 作者介绍:张之翰(约1243-约1296),字周卿,号西岩老人,河北邯郸广平人。他是元朝的一位著名文人,历任真定路知事、监察御史、户部郎中、翰林侍讲学士等职务。其诗词清新宕逸,有苏轼、黄庭坚之风韵。张之翰在元世祖至元时期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至元末至成宗元贞时期,他担任过松江知府等职。他的作品不仅在文学上有较高的成就,而且在历史上也有一定的影响力。

  2. 作品原文:《朝中措·十六夜月》的原文如下:“夜来三五月初圆。歌吹竞喧阗。二八婵娟更好,便无人对樽前。”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十五夜月景的赞美之情。诗中提到,夜晚初月高悬,人们争相观赏,歌声与笑语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热闹的景象。而“二八婵娟”指的是美丽的女子,这里用来形容月亮的皎洁,暗示着月色之美不因人的喜怒哀乐而改变。

  3. 主题思想:整首词以十五夜月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一种超脱于世俗纷争的审美情趣。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寄寓了自己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4. 艺术特色:该词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对仗工整、意象优美等。通过对月亮、歌吹、女子等元素的巧妙组合,展现了词人在艺术造诣上的深厚功底。同时,词中的意境深远,不仅让人感受到了自然之美,更引发了人们对生命、时间和命运的深刻思考。

《朝中措·十六夜月》不仅以其优美的文辞和深邃的内涵受到历代学者和文学爱好者的赞誉,更是一部蕴含丰富历史和文化价值的优秀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元代文化和社会生活,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到人生的智慧和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