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山中留题

山深自昔无车马,道在何曾畏虎狼。
只恐闲人来看竹,淋漓醉墨污新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无锡山中留题》是元代诗人高克恭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背景
  • 生平简介:高克恭,字彦敬,号房山,出生于元代大同(今属山西),祖籍西域(今新疆)。其父迁居燕京(今北京),而他本人则由京师贡补工部令史后,选充行台掾,并在仕途上逐步攀升,直至刑部尚书。
  • 艺术成就:高克恭不仅在官场上有所作为,其画艺也颇为出色。他擅长墨竹,造诣精绝,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
  1. 诗歌原文
  • 山深自昔无车马,道在何曾畏虎狼。
  • 祇恐闲人来看竹,淋漓醉墨污新墙。
  1. 诗歌解析
  • 第一句:“山深自昔无车马”,表达了作者对于山中宁静与古朴的赞赏之情。山深处自古以来就少有车辆和行人,这种景象显得格外幽静和祥和。
  • 第二句:“道在何曾畏虎狼。”进一步强调了山中道路的畅通无阻,即使是凶猛的野兽也不敢侵犯,体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
  • 第三句:“祇恐闲人来看竹”,反映了作者对游客打扰竹林的担忧,同时也透露出他对自然美的珍惜和对游客行为的不满。
  • 第四句:“淋漓醉墨污新墙”,则描绘了作者饮酒作画时的情景,他的笔迹虽然自由奔放,却也无意中破坏了新的墙壁。
  1. 艺术特色
  • 意境深远:诗中通过对山水、道路、竹林等自然景观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热爱。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优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 情感真挚:诗人的情感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无论是对自然的赞美,还是对游客的不满,都表现得十分真挚,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
  • 艺术手法:诗人在诗歌中使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将山路比作“何曾畏虎狼”的道路,将竹叶比作“淋漓醉墨”的新墙,这些手法使得诗歌更加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高克恭的《无锡山中留题》不仅是一首反映自然美景与内心世界的诗歌,也是一首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的作品。通过学习和欣赏这首作品,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自然与人的关系的思考,以及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的情感表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