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湖感怀

十年不踏慈湖路,湖水湖山总旧游。
老树尚能知客意,白鸥元不识人愁。
漫需菽粟谋盘斝,尽使锄犁化戟矛。
筑得长城为屏蔽,也应飞遁住沧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慈湖感怀》是元朝诗人张仲深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对慈湖自然风光的赞美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以下详细介绍文学作品:

  1. 作品原文:在《慈湖感怀·其一》中,张仲深描绘了慈湖三月风物的美好,并抒发了自己作为客子在湖边度过漫长时光的感慨。
  2. 写作背景:该诗作创作于元代,通过张仲深的视角展现了慈湖的自然之美以及他对故乡的深情怀念。
  3. 作品风格:《慈湖感怀》体现了元代诗歌的典型特征,即注重自然景观的描写和情感的真实流露。
  4. 艺术手法:张仲深运用了多种文学手法,如比喻、象征等,使得诗歌不仅停留在对景的描写,更深入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5. 文化价值:《慈湖感怀》不仅是文学作品本身,更是研究元代诗歌和文化的重要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慈湖感怀》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其背后也蕴含着对时代风貌的反映和对故乡记忆的传承。通过对慈湖的描写,张仲深传达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生活方式,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珍视。

《慈湖感怀》是张仲深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厚的情感,对慈湖这一特定地理环境进行的艺术再现。它不仅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也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