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平章梁公

萤光曾得近郎星,柳絮俄成海上萍。
筦库三年头欲白,庙堂千仞眼终青。
区区刀笔犹南土,望望簪缨尽北庭。
偶向邮亭瞻使节,斐章端欲诉飘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呈平章梁公》是元代诗人曹伯启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以下是对该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者背景:《呈平章梁公》的作者是元朝时期的诗人曹伯启,他还有一本著名的诗集《汉泉漫稿》,收录了多首诗歌。曹伯启生平事迹见于《曹文贞公诗集》附录中的曹鉴《溢文贞公神道碑铭》和《元史》卷一七六的记载。
  2. 作品原文:萤光曾得近郎星,柳絮俄成海上萍。筦库三年头欲白,庙堂千仞眼终青。区区刀笔犹南土,望望簪缨尽北庭。
  3. 创作风格:该诗以朴实无华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吕公寿辰的祝贺之情。全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社会现象的描绘,展现了作者的情感世界和人生观念。
  4. 艺术特色:《呈平章梁公》在艺术上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是语言质朴,用词简练,体现了古诗的风骨;其次是意象鲜明,通过对自然景物和社会现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再次是结构严谨,全诗分为四个部分,逐层展开,层次分明;最后是在情感表达上,诗人既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也反映了对官场生活的无奈和感慨。
  5. 社会影响:《呈平章梁公》作为元代诗歌的经典之作,不仅在文学上有很高的地位,而且在历史上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它不仅是研究元代文化、社会生活的重要资料,也是了解古代诗歌发展脉络的重要参考。

除了对作品本身进行深入分析,还应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时代背景:《呈平章梁公》的创作背景与元代的政治环境、社会风俗等密切相关,理解这些背景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整首诗的内涵。
  2. 作者生平:了解作者曹伯启的生平经历、性格特点以及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贡献,对于欣赏和理解《呈平章梁公》这样的作品具有重要意义。
  3. 诗词鉴赏:通过对《呈平章梁公》的艺术特点、情感表达等方面的鉴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的魅力。

《呈平章梁公》是元代曹伯启创作的一首经典古诗,无论是从文学价值还是历史意义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还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文化内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