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如青帜导姑苏,桥若垂虹饮太湖。
渺渺天光接波浪,凄凄秋色上菰蒲。
行囊只剩新诗稿,身世端如古画图。
独倚危栏追往事,雁衔霜信下平芜。
过长桥书所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长桥书所见》是元代诗人曹伯启的作品。
曹伯启的诗歌以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著称。《过长桥书所见》便是其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而且反映了他对人生经历的深刻感悟。以下是具体分析:
作品原文:《过长桥书所见》全文如下:柳如青帜导姑苏,桥若垂虹饮太湖。渺渺天光接波浪,凄凄秋色上菰蒲。行囊只剩新诗稿,身世端如古画图。
艺术特色:《过长桥书所见》运用了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将自然景观与人生境遇巧妙结合。通过对苏州古城柳枝、太湖垂虹桥等景物的描绘,传达出作者在旅途中的孤独与思考。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元代诗歌的典型风格,即简洁明快,意境深远。
情感表达:通过对比新旧两种生活的反差,以及个人遭遇与历史变迁的关系,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期许。这种情感的表达方式,使得作品具有了强烈的感染力和深刻的思想性。
文化价值:《过长桥书所见》不仅是文学上的佳作,也是研究元代社会和文化的重要文献。它展示了元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启示意义:这首诗提醒人们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要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它鼓励人们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和挑战,保持对未来的信心和希望。
《过长桥书所见》不仅仅是一首描写江南美景的古诗,更是一篇蕴含丰富情感和哲理的思考之作。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元代诗歌的艺术成就,也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