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韩同知

荒城何喜饯皇华,满马春光路不赊。
玉闼簪缨三辅客,青云冠盖五侯家。
临江酾酒情何限,对节成诗兴未涯。
从此东南民事乐,使君和气雨随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韩同知》是诗人曹伯启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对元世祖的崇敬之情以及对同僚的赞美。下面将简要介绍这首诗:

  1. 诗人简介:曹伯启(1255-1333),字士开,晚年自号汉泉,济宁砀山(今属安徽)人。元世祖至元中荐除冀州教授,累迁集贤侍读学士,进御史台侍御史,又出为浙西廉访使。天历初以年老告退。赠河南行省左丞,谥文贞。他的性情庄肃,奉身清约,喜提携文士。能诗文,其诗文作品深受后世赞誉,如《曹文贞公诗集》等。

  2. 诗歌原文
    荒城何喜饯皇华,满马春光路不赊。
    玉闼簪缨三辅客,青云冠盖五侯家。
    临江酾酒情何限,对节成诗兴未涯。
    从此东南民事乐,使君和气雨随车。

  3. 诗歌鉴赏:曹伯启的诗作以其深厚的情感和优美的艺术形式受到赞誉。这首诗《和韩同知》展现了他对同僚的尊敬和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其中“荒城”与“满马春光路不赊”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深厚感情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玉闼簪缨三辅客,青云冠盖五侯家”则揭示了当时社会等级制度森严、官员地位显赫的社会现实。最后两句“从此东南民事乐,使君和气雨随车”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安定和社会和谐的祝愿。

《和韩同知》不仅是一首表达对国家和同僚敬仰之情的诗作,也是曹伯启诗歌创作中的佳作。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