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宴江山楼

浙江东注接天隅,吴越青山入画图。
平日胜游今日最,世间烦暑此间无。
万家楼阁苍烟覆,几处园陵白草枯。
痛饮狂歌有真趣,主人休惜酒钱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秋日宴江山楼》是一首由元代诗人曹伯启创作的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该诗歌的介绍:

  1. 作者背景:曹伯启,一名字士开,元朝济宁砀山人,李谦的弟子,笃于学问。在世祖至元中担任兰溪主簿,之后累迁至常州路推官,并因治事宽简而受到民众的广泛赞誉。
  2. 诗歌原文:浙江东注接天隅,吴越青山入画图。平日胜游今日最,世间烦暑此间无。万家楼阁苍烟覆,几处园陵白草枯。 痛饮狂歌有真趣,主人休惜酒钱粗。
  3. 诗歌内容:诗中描绘了江山楼周围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浙江东注接天隅”,形容了江山楼所在地的自然地理特征;“吴越青山入画图”,则形象地展现了江山楼周边的自然风光之美。“平日胜游今日最”,表达了作者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怀念与珍惜;“世间烦暑此间无”则揭示了当前炎热天气的缺失。
  4. 艺术手法:《秋日宴江山楼》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排比等,使得诗歌的语言生动形象,情感丰富,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此外,诗歌还采用了平仄和谐、声律严谨的格律形式,体现了古典诗歌的艺术特色。
  5. 文化意义:《秋日宴江山楼》不仅是曹伯启个人创作风格的体现,更是元代诗歌艺术的重要成果之一。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元代文人的生活状态、思想情感以及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在欣赏这首诗时,还可以关注以下几点:

  1. 诗歌鉴赏:在欣赏《秋日宴江山楼》时,可以通过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艺术手法和语言特点,深入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表达的情感。
  2. 历史背景:了解元代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状况,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秋日宴江山楼》中的意象和主题。例如,元代的社会动荡、民族融合等因素都可能在诗歌中得到反映。
  3. 文化传承:学习《秋日宴江山楼》不仅是对古代诗歌的学习,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通过学习这首诗,可以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秋日宴江山楼》不仅是曹伯启个人的杰作,也是元代诗歌艺术的集中展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能够深入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还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思想情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