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申仲礼寻梅

世间红紫俗难禁,盼到梅时忍倦寻。
蜡蒂爱渠情不舍,琼苞想像意何深。
问樵旋觅溪头路,随仆翻迷雪后林。
自古诗人耽此癖,可怜寂寞岁寒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申仲礼寻梅》是元朝诗人曹伯启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次韵申仲礼寻梅》的原文充满了浓郁的文人气息和深刻的意境。诗人在诗中不仅描述了梅花的美丽,更通过细腻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高洁独立的精神追求。诗中的“蜡蒂爱渠情不舍”与“随仆翻迷雪后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美景的热爱以及在大自然中寻找灵感的过程。

曹伯启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其作品常常透露出一种清高脱俗的气质。《次韵申仲礼寻梅》正是这种气质的典型表现。诗中的语言优美,意象生动,通过对梅花的细致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珍视。曹伯启的这首诗不仅是对其个人情感的一种抒发,也体现了当时文人士大夫阶层对于自然美的共同追求和审美情趣。

曹伯启的生活背景和经历也为他的文学作品增添了独特的色彩。作为元朝时期的知识分子,曹伯启经历了元朝由兴起到稳定的过程。他的政治生涯虽不算显赫,但其文化成就却不容忽视。曹伯启的文学创作,无论是诗歌还是其他文学形式,都深受其生活经验和文化素养的影响。因此,《次韵申仲礼寻梅》等作品不仅仅是艺术的创作,更是诗人个人经历与时代背景交织的产物。

《次韵申仲礼寻梅》是一首充满韵味的诗歌,它不仅展示了曹伯启的文学才华,还反映了元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独到理解和深刻感受。这首诗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为后世所推崇,成为了研究元朝文化及文人心态的重要文献之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