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申仲礼

纷纷荣悴阅春花,惭愧山巅与水涯。
不揣散材难补世,自投尘鞅却思家。
黄紬覆首争槐蚁,藜杖支颐数屋鸦。
岁莫情怀若为守,真同旅食住京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申仲礼》是诗人曹伯启的一首七言律诗,创作于其晚年。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思想内容、精湛的艺术技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曹伯启是元朝著名的文学家,字士开,号汉泉,出生于济宁砀山(今属安徽)。他早年曾担任冀州教授、集贤侍读学士等职,后因年老告退。晚年又出任淮东廉访使、陕西诸道行御史台中丞等职。他的一生经历了从政到归隐的转变,但他的文学成就却一直受到后世的推崇。

  2. 诗歌原文
    纷纷荣悴阅春花,惭愧山巅与水涯。
    不揣散材难补世,自投尘鞅却思家。
    黄紬覆首争槐蚁,藜杖支颐数屋鸦。
    岁莫情怀若为守,真同旅食住京华。

  3. 作品赏析:曹伯启的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形象描写和深刻的寓意表达了自己对人生、政治和社会变迁的思考。诗人以“春花”为背景,表达了对世事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认识。他用“惭愧山巅与水涯”来形容自己的无奈和失落,反映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4. 写作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曹伯启晚年的政治生涯结束后。他在官场中经历过起起落落,晚年更是选择远离权力中心,回归自然。这种转变让他有了更多的时间来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因此他创作了这首充满哲理的诗篇。

《和申仲礼》不仅是曹伯启个人情感的真实流露,也是他对社会、历史和文化的深刻反思。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他卓越的文学才华,也体现了他高尚的人格魅力。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曹伯启的文学成就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