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朝文彩动朝端,别国相逢得尽欢。
欲效当时谋一醉,形容不似古郎官。
题黎景高佥事重修郎官湖太白祠卷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黎景高佥事重修郎官湖太白祠卷后》是元朝诗人曹伯启创作的。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作者介绍:曹伯启,字士开,晚年自号汉泉,济宁砀山(今属安徽)人。曹伯启的生平经历丰富而复杂,他先后在元世祖至元中被荐除为冀州教授,累迁集贤侍读学士,进御史台侍御史,又出为浙西廉访使;天历初年以年老告退,后又起用为淮东廉访使、陕西诸道行御史台中丞,最终因病辞官。他的性情庄肃,奉身清约,且喜提携文士,能诗文,欧阳玄称其诗“思致敏赡,襟韵朗夷,临文抒志,造次天成”。
诗歌原文:两朝文彩动朝端,别国相逢得尽欢。欲效当时谋一醉,形容不似古郎官。
诗歌内容解析:这首诗描绘了两个朝代的文化繁荣景象和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诗人表达了自己想要效仿当时的士子们举办一次盛大的酒宴,以表达对这次相逢的喜悦。然而,诗人感叹自己的形容已经不如古人那般英俊潇洒。
创作背景:曹伯启在晚年得到了一个官职,但不久后便告退了。在辞官之后,他并没有放弃文学创作,而是继续书写了许多优秀的诗作,其中《题黎景高佥事重修郎官湖太白祠卷后》便是其中之一。
曹伯启的这首诗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也体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同时,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与学习,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元代文人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在文学上的造诣,对于研究元代文化史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