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宗皇帝在藩邸赵人刘士中登塔采鸽供尚膳堕地几死图像求诗因书二绝于后

荐羞扪鸽冒层烟,默识神龙巳在渊。
谁料半途成废堕,不教随侍九重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仁宗皇帝在藩邸赵人刘士中登塔采鸽供尚膳堕地几死图像求诗因书二绝于后》

曹伯启,元代著名文学家,字士开,砀山人。他的《仁宗皇帝在藩邸赵人刘士中登塔采鸽供尚膳堕地几死图像求诗因书二绝于后》这首诗,描绘了仁宗皇帝在藩邸赵人刘士中登塔采鸽供尚膳时不慎坠落,险些丧命的场景。此情此景,让人不禁对曹伯启的才华和他对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赞叹不已。

诗人以“荐羞扪鸽冒层烟”起兴,形象地描绘了仁宗皇帝在攀登高塔之时,手捧鲜嫩的鸽子,冒着层层烟雾的情景。这一细节描写生动地展现了仁宗皇帝的谨慎与敬畏之心。

“默识神龙巳在渊”一句,则揭示了仁宗皇帝在登塔的过程中,已经意识到了危险,并做好了应对的准备。这里的“神龙”暗喻着深不可测的政治风云,而“渊”则象征着危机四伏的环境。这两句诗不仅表现了仁宗皇帝的智慧与机警,也反映了当时政治环境的复杂与严峻。

“谁料半途成废堕,不教随侍九重天”却出人意料地表达了诗人对于仁宗皇帝最终未能成功登塔的惋惜之情。这里的“九重天”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地位,而“半途成废”则意味着仁宗皇帝的雄心壮志未能实现。

“不为当时识姓名”一句,则揭示了诗人对仁宗皇帝命运的同情与感慨。诗人似乎通过这句诗传达了一种观点:即使一个人有着卓越的才能和抱负,如果无法得到正确的认识与重用,那么他的命运也将充满波折与坎坷。

整首诗通过对仁宗皇帝登塔采鸽的详细描绘,展现了他智慧、谨慎、机智的一面,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政治环境的复杂与严峻。诗人通过对仁宗皇帝的刻画,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和对时代变迁的感慨。

曹伯启的这首诗不仅为我们呈现了一个鲜活的历史画面,也让我们深思历史人物的命运与时代的关系。它提醒我们,历史并非一成不变,每一个历史事件都有其独特的背景与意义,而我们作为后人,应该从中汲取智慧,思考未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