陡然寒重紫貂轻,便觉高檐瓦有声。
欹枕欲同蝉壳蜕,开门唯恐鹤巢倾。
数杯酒力春容转,满盏茶香夜思清。
小玉近床推不醒,袖笼檀板失天明。
凝香阁听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张昱创作的《凝香阁听雪》描绘了冬日夜晚在凝香阁中听雪的情景。下面将围绕这首诗展开详细的介绍,以期为读者提供更丰富的背景信息和文化理解:
创作背景:元末明初的张昱,字光弼,号一笑居士、可闲老人,是一位历经元末动荡与明朝建立的诗人。他在江浙行省任左、右司员外郎及行枢密院判官等职,晚年居住在西湖的寿安坊。由于年老体衰无力修理房屋,在明太祖朱元璋征召时被厚赐遣还,终年八十三岁。他的一生充满了政治波折和生活困苦,但在他的诗歌中,仍能感受到一种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超然态度。
诗歌原文:《凝香阁听雪》是张昱在元末明初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如下:“陡然寒重紫貂轻,便觉高檐瓦有声。欹枕欲同蝉壳蜕,开门唯恐鹤巢倾。数杯酒力春容转,满盏茶香夜思清。小玉近床推不醒,袖笼檀板失天明。”通过这些诗句,读者可以感受到一种静谧而寂寥的氛围,以及诗人在寒冷冬夜中的孤独与沉思。
文学价值:张昱的这首《凝香阁听雪》,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和思考。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窥见元明之际文人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们如何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保持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感悟。
《凝香阁听雪》不仅是张昱个人经历的写照,也是元末明初社会动荡时期的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波动,还可以从中领悟到一种超越时间的文化价值和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