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过育王寺明月堂,同照大千尊师赋

又携二客过斯堂,惭愧当年塔院香。
染习未除尘土念,奔驰犹作马牛忙。
渐添白发头颅上,转觉青云道路长。
尽醉堂前旧时月,莫将闲话及齐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重过育王寺明月堂,同照大千尊师赋》是元末明初诗人张昱的作品。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的文学价值和意义:

  1. 作者介绍
  • 张昱(?—1389年),字叔厚,号南村,元代著名诗人,与杨维桢、倪瓒并称为“元四家”。他的诗歌以抒发个人情怀和描绘自然景物见长,尤以写景诗最为出色。《重过育王寺明月堂,同照大千尊师赋》就是其代表作之一。
  1. 诗歌原文
    又携二客过斯堂,惭愧当年塔院香。染习未除尘土念,奔驰犹作马牛忙。渐添白发头颅上,转觉青云道路长。尽醉堂前旧时月,莫将闲话及齐梁。

  2. 诗歌赏析

  • 怀旧与反思:《重过育王寺明月堂,同照大千尊师赋》通过回忆昔日塔院的香火,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与反思。诗人在感叹岁月流逝的同时,也反映了自己内心的不安与迷茫。
  • 生活感悟:诗中“渐添白发头颅上”一句,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因忙碌奔波而逐渐变老的形象,体现了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悟。
  • 自然之美:诗人通过对明月堂前的描写,传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月光下的景象,既增添了诗意,也反映了诗人追求高洁品格的决心。
  1. 艺术特色
  • 意象的运用:诗人巧妙地利用了明月、明月堂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深沉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波动与内心世界。
  • 语言的精炼:诗歌语言简洁而富有力度,每个词句都经过精心挑选,旨在表达最强烈的情感和最深刻的思考。
  1. 创作背景
  • 该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生活经历有关。作为元末明初的人物,他可能经历了社会动荡和个人命运的变迁,这些都可能在他的诗作中有所体现。
  1. 文化意义
  • 《重过育王寺明月堂,同照大千尊师赋》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段历史和文化的见证。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人的心态,对于研究元明清时期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重过育王寺明月堂,同照大千尊师赋》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诗歌,不仅展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怀和生活感悟,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色。对于爱好文学的读者而言,这首作品无疑是一份珍贵的精神财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