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客构堂南涧滨,涧中濯足任鱼嗔。
日容二仲共三径,家与万松为四邻。
石角钩衣归骑晚,花枝妨帽小园春。
此来不敢歌丛桂,知是淮王座上人。
题张叔芳参谋南涧草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张叔芳参谋南涧草堂”这首诗出自元末明初的诗人张昱之手。此诗描绘了一幅清幽宁静的画面,诗人以“狂客”自比,在南涧边的草堂中尽情享受自然的亲近和洗礼,任由涧中的鱼儿嬉戏,不以为意。
张昱,字光弼,号一笑居士,又号可闲老人,是元末明初的一位著名文人,他的生活经历丰富,曾历任江浙行省左、右司员外郎,行枢密院判官等职。然而,由于政治变故和个人原因,他的晚年生活颇为困苦,甚至无力修复房屋。尽管如此,张昱并未因此消沉,反而在文学上有着不凡的成就。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诗人将自己比作狂客,在南涧边的草堂中,他可以随意地濯足于溪水中,任由鱼儿在他脚下嬉戏。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自由和宁静。同时,诗人在诗中还描绘了与友人共度三径的时光,以及与万松为邻的家景,这些都体现了他对于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张昱的这首作品也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在元末明初这个动荡的时代背景下,许多文人都面临着生活的压力和精神的困扰。张昱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独立的人格,实属不易。这种精神状态在当时是非常值得称赞的。
《题张叔芳参谋南涧草堂》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一部充满哲理的作品。它展示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状态,同时也折射出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理解,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元末明初的文化背景和历史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