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园海棠

自家池馆久荒凉,却过邻园看海棠。
日色未嫣红锦被,露华犹湿紫罗囊。
掌中飞燕还能舞,梦里朝云自有香。
银烛莫辞深夜照,几多佳丽负春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邻园海棠》是一首由元末明初的著名诗人张昱创作的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张昱(1320—1389),字光弼,自号一笑居士,庐陵人,即今江西省吉安市。他的一生可谓坎坷,历官江浙行省左、右司员外郎,行枢密院判官,并曾因得罪权贵被流放。晚年他选择在西湖寿安坊度过余生,屋破无力修理,但依然坚持自己的文学创作和生活方式。
  1. 诗歌原文与翻译
  • 原诗为:“自家池馆久荒凉,却过邻园看海棠。日色未嫣红锦被,露华犹湿紫罗囊。掌中飞燕还能舞,梦里朝云自有香。银烛莫辞深夜照,几多佳丽负春光。”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深邃的情感而著称。通过细腻的描写,诗人不仅展示了邻园海棠的美丽,也表达了自己对于生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自然的热爱。
  1. 作品赏析
  • 在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哲思。诗中的“掌中飞燕还能舞,梦里朝云自有香”等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和美的感悟,以及对自然和谐之美的赞美。
  •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即使在困境中也不失乐观与希望。这种精神体现了作者的人生哲学和艺术追求。
  1. 写作背景
  • 《邻园海棠》的创作时间不详,但可以推测是在元末明初的社会背景下完成的。那时,社会动荡不安,文人普遍面临生存压力。张昱在这样的大环境中依然能够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创作的热情,实属不易。

《邻园海棠》作为元末明初的文学作品,不仅是张昱个人才华的体现,也是那个时代社会风貌和文化精神的一种反映。它以简洁优美的语言、深邃的情感以及独特的美学视角,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