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水斋房自掩扉,若耶溪路客来稀。
沉浮里闬时将隐,俯仰人生事已非。
小妾谩歌杨柳曲,高年浑称薜萝衣。
谁能富与封君等,千亩湖田紫芋肥。
寄戴山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戴山人》是元末明初诗人张昱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这首诗作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也体现了他对世事变迁的深刻感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作者简介:张昱(约1320年—1389年),字光弼,自号一笑居士、可闲老人,庐陵人,元末明初的诗人,曾历任江浙行省左、右司员外郎及行枢密院判官。他的一生虽历经政治风波,却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情和对艺术的追求。其作品多以自然景物为题材,通过对山水田园的描绘,传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审美情趣。
诗歌原文:近水斋房自掩扉,若耶溪路客来稀。沉浮里闬时将隐,俯仰人生事已非。小妾谩歌杨柳曲,高年浑称薜萝衣。谁能富与封君等,千亩湖田紫芋肥。
诗歌解读:《寄戴山人》中,“近水斋房自掩扉”描绘了一幅远离尘世喧嚣、隐居山林的宁静画面。诗人通过这种描述,表达了自己对自然和谐生活状态的向往。“若耶溪路客来稀”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外界干扰的排斥。“沉浮里闬时将隐,俯仰人生事已非”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深刻理解,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最后两句“小妾谩歌杨柳曲,高年浑称薜萝衣”则展示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享受以及对自然美的赞美。
张昱的《寄戴山人》不仅是一首反映个人情感和哲学思考的诗歌,也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佳作。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思想内容和优美的艺术形式,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了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