筠深轩

幽居只在平湖上,万竹冥冥不可寻。
龙化每因风雨过,凤巢都在碧云深。
人皆到此失炎暑,风忽过之如瑟琴。
能有此君相晤对,故家何必积黄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筠深轩》是元末明初著名诗人张昱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幽居生活的向往。下面将详细介绍文学作品《筠深轩》:

  1. 作者简介
  • 张昱(1356年—1402年),字光弼,号一笑居士,又号可闲老人。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元末明初文学家、书法家。历任江浙行省左、右司员外郎等职,后归隐西湖寿安坊。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尤其是在晚年得到明太祖的厚赐,得以返回故乡。尽管晚年生活安逸,但他始终保持着对诗歌艺术的追求和热爱。
  1. 作品原文与注释:《筠深轩》这首诗共四句,每一句均富有深意,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内心的感悟。诗中的“龙化每因风雨过,凤巢都在碧云深”表达了风雨过后,万物复苏的景象;“人皆到此失炎暑,风忽过之如瑟琴”则形容清风拂过,带来一丝凉爽如同琴声;最后两句“能有此君相晤对,故家何必积黄金?”则流露出诗人对于淡泊名利,与知己相聚的简单生活的向往。

  2. 作品赏析

  • 《筠深轩》不仅是一篇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歌,更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述,诗人传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赞美。在现代读者眼中,这首诗同样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
  • 张昱通过这首诗展示了他对生活的理解和态度:在自然的怀抱中寻找心灵的慰藉,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脱。这种对生活的独到见解和深刻感悟,使得这首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也在今天仍然被人们传颂和研究。

《筠深轩》作为张昱的代表作品,不仅仅是一首诗词,更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它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的敬仰和对于人生哲学的追求。无论是从文学角度还是文化角度来看,这都是一部值得深入研读的作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