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将军挽诗

为臣岂欲国倾危,莫把天戈挽落晖。
一死得埋元氏土,寸心无愧首阳薇。
安居食禄当时贵,守节酬恩此日稀。
老我尝从大夫后,题诗为尔泪沾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邹将军挽诗》是元代诗人张昱的作品,而非宋代高斯得所写。该作品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以及对忠诚与牺牲的崇高敬意。以下是对该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张昱,元代著名文学家,其作品以豪放、刚健的文风著称。他曾任枢密使等职,在政治生涯中展现出过人的才华和坚定的立场,其诗歌作品多反映了他对时代的深刻感受和对国家的责任感。
  2. 诗歌原文:这首诗以“为臣岂欲国倾危,莫把天戈挽落晖”开篇,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危机的担忧和个人责任的认知。接下来的诗句“一死得埋元氏土,寸心无愧首阳薇”,则展示了作者对死亡的无畏和对忠诚的坚持,即使在最困难的情况下,也绝不违背自己的信仰和原则。
  3. 主题思想:整首诗贯穿着一种深沉的民族意识和强烈的责任感。它不仅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生命的脆弱,更重要的是,通过个人的命运折射出整个时代的动荡不安。通过对这种时代背景的反映,张昱试图唤醒人们对于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关注和思考。
  4. 艺术特色:在艺术上,这首诗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方式,语言简洁而富有力量。每一个字句都充满了感情,尤其是最后的“老我尝从大夫后,题诗为尔泪沾衣”,更是将个人的悲痛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情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5. 历史背景:元末明初,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在这样的背景下,张昱的这首诗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批判。通过对战争与和平的讨论,诗人试图唤起人们对和平的珍视和对生命的尊重。

《邹将军挽诗》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诗歌,它不仅仅是对个人生死的感慨,更是一种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刻反思。这首诗通过张昱的个人经历和观察,传达了对时代和社会的关怀,以及对理想和信念的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