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张都事

老却樊川杜牧之,风流谁赋柳丝丝?
不关请告来归早,惟恐寻春去较迟。
画舫行时长载酒,粉墙到处即题诗。
至今留得狂名在,唯有纤腰弟子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张都事》是元末明初著名诗人张昱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怀念和美好祝愿。下面将详细介绍该作:

  1. 作者简介:张昱,字光弼,号一笑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元末明初文学家、政治家。他曾任江浙行省左、右司员外郎,行枢密院判官,晚年退居西湖寿安坊,享年八十三岁。
  2. 原文展示:老却樊川杜牧之,风流谁赋柳丝丝?不关请告来归早,惟恐寻春去较迟。画舫行时长载酒,粉墙到处即题诗。至今留得狂名在,唯有纤腰弟子知。
  3. 作品鉴赏: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首句“老却樊川杜牧之”意指自己虽然年华老去,却依然保持着年轻时的风采和豪情。“风流谁赋柳丝丝”则是在赞美友人的才华与风采,如同柳丝般柔美且充满生机。后两句则通过描述朋友的生活状态和他周围人的反馈,表达了对朋友的担忧和不舍:“不关请告来归早,惟恐寻春去较迟。”意味着担心朋友过早返回故乡会失去春天的美景和乐趣。“画舫行时长载酒,粉墙到处即题诗”描绘了一幅朋友乘船游览、墙上题诗的美好画面,展现了他对友人生活的关心和祝福。最后一句“至今留得狂名在,唯有纤腰弟子知”,则是说虽然朋友已经离去,但他的名字和故事却流传了下来,只有那些曾经陪伴他的人才能深刻地体会到他的风采和才气。

张昱的《次韵张都事》不仅以其优美的诗句赢得了后世读者的喜爱,更因其背后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而成为研究元代文人生活与心态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领略到元末明初诗歌的魅力,还能深入了解那个时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和生活态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