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丈泉,为及以中长老赋

道人手挽银河水,泻作空山百丈馀。
当画大声喧醉枕,长年倒影浸禅居。
玉虹挂石看不灭,红叶乘流画却如。
陆羽茶经知此味,可能日给到吾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百丈泉,为及以中长老赋》是元末明初诗人张昱创作的一首诗。张昱(字光弼,号一笑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少随虞集学习诗作,后来在江浙一带任职时,曾参与参谋军府事务,并最终弃官不仕。张昱一生经历了战乱与流离失所,但始终坚持自己的文学追求和理念。

张昱的这首诗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百丈泉这一自然景观的热爱和赞美。诗中的“道人手挽银河水,泻作空山百丈馀”描绘了一幅银河倒悬、泉水如注的壮美画面,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这种夸张的手法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体现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独特见解。

诗中提到“当画大声喧醉枕,长年倒影浸禅居”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百丈泉的深厚感情。这里的“画”指的是画作或绘画,而“大声喧醉枕”则形容百丈泉的声音如同喧嚣的乐曲,足以让睡梦中的人被吵醒。而“长年倒影浸禅居”则形象地描绘了泉水常年流淌,其倒影映照在禅院之中的场景,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这些描述既体现了诗人对百丈泉美景的细致观察,也展示了他对禅宗思想的理解与推崇。

诗的最后一句“陆羽茶经知此味,可能日给到吾庐”更是巧妙地将百丈泉的水质与古代名茶陆羽的《茶经》相联系,表达了诗人对这一天然泉水品质的极高赞赏。这不仅是对泉水本身的一种肯定,也是对古代文人雅士生活方式的一种向往和追求。通过这种文化上的联结,诗歌的内涵得到了更深层的拓展,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生活情趣。

为及以中长老赋》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诗歌,更蕴含着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通过对百丈泉这一自然景观的赞美,诗人传达了自己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态度,同时也反映了元末明初社会动荡时期文人的精神风貌。这首诗作为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至今仍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喜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