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山中白雪牛

耕田世界绝纤尘,白玉毫光照烂银。
芦叶膝边穿得过,天花背上落来匀。
狂踪未定难明性,妄想俱空始见身。
蓦直络头如不错,也须惭愧执鞭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示山中白雪牛》是元末明初张昱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张昱,字叔锐,号东所老人,湖州乌程(今浙江湖州)人。他生活在元末明初之际,是元代末年的重要文学家之一。在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常常伴随着动荡和不安,而张昱却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人生感悟,留下了许多流传至今的佳作。
  2. 诗歌原文
耕田世界绝纤尘,白玉毫光照烂银。  
芦叶膝边穿得过,天花背上落来匀。  
狂踪未定难明性,妄想俱空始见身。  
蓦直络头如不错,也须  
  1. 诗歌赏析:《示山中白雪牛》是一首充满哲理和禅意的七言律诗。首句“耕田世界绝纤尘”便为读者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田园景象。接着,“白玉毫光照烂银”则形象地描绘了雪花洁白无瑕、晶莹剔透的美态,同时暗合了牛身上的白毛,增添了几分诗意和画面感。

这首诗还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自然和修行的理解和感悟。例如,“狂踪未定难明性,妄想俱空始见身”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探索以及对禅宗思想的认同。“蓦直络头如不错,也须”,则是对禅宗修行的一种肯定,表明诗人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虽历经曲折,但终将领悟到生命的真谛。

《示山中白雪牛》不仅是一首表达自然美和修行境界的诗歌,更是一部蕴含着深刻哲学意义的作品。它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艺术才华,也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世界、追求精神自由和智慧启迪的生活态度。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学观念和哲学思想,以及这些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

相关推荐